藝術與哲學/談生論死
      藝術與哲學 經驗意味實踐,由實踐造就藝術,所以藝術由經驗而起。有藝術哲學家認為由形式轉化為風格就可說是藝術。而哲學的首個原始性就是人類最原本的享受感覺。所以,我們可以肯定的說藝術與哲學具有同源的原始性─經驗。 精神哲學透過主觀的直覺、精神等,可進入最崇高的事物,這似乎只引導少數人可達此境界。藝術則依照客觀現象概念化的外貌帶引全部的人走入現實境地,進而認識崇高事物。但藝術如何擺脫概念化的物質,將形式推上純藝術的美境,必定透過哲學的直覺及精神。可以確定藝術處於絕對客觀性的頂峰,精神哲人謝林說「從藝術中去掉客觀性,藝術就不再是藝術,而變成哲學。如賦予哲學客觀性,哲學就不再是哲學,而變成藝術。」藝術與哲學的差別及其神奇奧妙就建立於此。 談生論死 生與死如魔術劇的起點與終點。人生就像魔術師寫好的劇本,由外在的虛無加諸我們,又把我們帶回外在的虛無。在來去怱怱的一生中,生時不知死,死後不知生,似乎生、死和我們關係不深,但是為什麼人總是擺脫不了生、死的困惑,甚至有些哲學家、文學家還把人的出生做為悲劇的開始,那是因為沒有任何人是自願想生到這個凡塵世界。 奇怪的是,一旦來到這個世界又捨不得離去,自然就抗拒死亡,恐懼死亡。我們不知還有什麼比生、死更高的論題,也不管我們是否已成熟得足以接受生、死的說教,但我們相信在這生命繩索的生、死二端可以找出生、死的中介,讓生、死及生命過程中的悲歡離合一次扯平,就是將「貪生怕死」升華到「沒有生死」的境界。

導     師 莫詒謀

導師簡介
      莫詒謀先生,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學士、碩士,法國巴黎第一大學哲學系博士。曾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、系主任、所長;高雄中山大學副教授。著有《培根方法論》、《康德道德論》(法文)、《先秦儒家倫理中的「人」》(法文)、《叔本華的美學原理》、《柏格森的理智與直覺》、陸賈《新語》法文導讀,翻譯及注釋。


課程編號

開課日期2008年09月20日

堂     數約32堂